“艿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7F
【GBK编码】DCB5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12253
【汉语拼音】nǎi
【拼音编码】 nai3
【五笔编码】 aeb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YM
【注音符号】ㄋㄞˇ
【广东话】jing4 naai5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艿 nǎi
<释义1>〔芋~〕见“
<释义2>芋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艿1 [rénɡ ㄖㄥˊ]
[《廣韻》如乘切,平蒸,日。]
旧草未割新草又生曰艿。引申为茂密的草。 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五:“ 趙襄子 率徒十萬,狩於 中山 ,藉艿燔林,扇赫百里。”
艿2 [rènɡ ㄖㄥˋ]
[《集韻》如證切,去證,日。]
同“ 芿1 ”。
1.割后再生的新草。《逸周书·商誓》:“爾百姓獻民,其有綴艿。” 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:“綴艿,謂若絲之絶而更續,草之刈而更生也。”2.乱草;杂草。 清 厉鹗 《扬州新构梅花书院纪事》诗:“榛艿誰翦薙,堂廡忽峥嶸。”
艿3 [nǎi ㄋㄞˇ]
见“ 芋艿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