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苔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2D4
【GBK编码】CCA6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12254251
【汉语拼音】tái,tāi
【拼音编码】 tai2 tai1
【五笔编码】 ack ack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ZJ
【注音符号】ㄊㄞˊ,ㄊㄞˉ
【广东话】toi1 to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苔 tái
<释义1>隐花植物的一类,根、茎、叶的区别不明显,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:青~。~藓。~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苔 tāi
<释义1>〔舌~〕舌头上面的垢腻,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,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苔1 [tái ㄊㄞˊ]
[《廣韻》徒哀切,平咍,定。]
亦作“ 菭1 ”。
植物名。属隐花植物类,根、茎、叶区别不明显,有青、绿、紫等色,多生于阴湿地方,延贴地面,故亦叫地衣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窮谷之汙,生以青苔。”《文选·沈约〈冬节後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〉诗》:“賓階緑錢滿,客位紫苔生。” 李善 注引 崔豹 《古今注》:“空室無人行則生苔蘚,或青或紫,一名緑錢。” 前蜀 毛文锡 《浣溪沙》词:“春水輕波浸緑苔,枇杷洲上紫檀開。”
苔2 [tāi ㄊㄞ]
舌上的垢腻曰“舌苔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