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薅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585
【GBK编码】DEB6
【笔画数】16
【笔顺】1225311311534124
【汉语拼音】hāo
【拼音编码】 hao1
【五笔编码】 avd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EZGD
【注音符号】ㄏㄠˉ
【广东话】hou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薅 hāo
<释义1>拔除:~草。~锄。
<释义2>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薅1 [hāo ㄏㄠ]
[《廣韻》呼毛切,平豪,曉。]
亦作“ 茠2 ”。
1.除去杂草。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:“其鎛斯趙,以薅荼蓼。” 朱熹 集传:“薅,去也。”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 臼季 使,舍於 冀 野, 冀缺 薅,其妻饁之。” 韦昭 注:“薅,耘也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予之南巡,必躬載耨,每縣則薅,以勸南僞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薅,耘去草也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水稻》:“稻苗漸長,復須薅;拔草曰薅。薅訖,决去水,曝根令堅。”2.泛指拔去。 唐 韩愈 《司徒兼侍中赠许国公神道碑铭》序:“自吾舅殁,五亂於 汴 者,吾苗薅而髮櫛之,幾盡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林泉读书斋铭》:“内剗其穢,外薅其戕,不吝以虧,不驕以亢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五回:“ 鄧九公 哈哈大笑道:‘師傅又錯了?……薅你師傅的鬍子好不好?’” 孙犁 《白洋淀纪事·村歌上篇》:“到地里,无非是锄个小苗儿,卡个棉花叉儿,薅个菜苗儿,摘个豆角儿。”3.方言。揪。如:薅走了司机戴的羊剪绒皮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