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胹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F9
【GBK编码】C373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511132522
【汉语拼音】ér
【拼音编码】 er2
【五笔编码】 edm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QGL
【注音符号】ㄦˊ
【广东话】j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胹 ér
<释义1>煮:“宰夫~熊蹯不熟,杀之。”
<释义2>烂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胹1 [ér ㄦˊ]
[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]
“ 臑3 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 濡3 ”。
1.烹煮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宰夫胹熊蹯不熟,殺之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胹音而,煮也。”《隶续·汉太尉公墓中画像》 宋 洪适 释:“三席之下,有舞劒者,戲錢者,胹鼎者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熊》﹝集解﹞引 苏颂 曰:“其足名蹯,爲八珍之一,古人重之,然胹之難熟。”2.引申为调和。 宋 王安石 《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》诗:“ 劉郎 高論坐嘘枯,幕府調胹用緒餘。”
|